目前分類:好文共賞(轉載) (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取好名一世好命?企業命名學問大

張廖婉菁/綜合外電 2008/03/25
 創業拼經濟除了要挑地點、找資金、選合作夥伴外,替公司挑個響亮、好記,又能帶來財運的好名也是少不了的。台灣人對命名更是講究,說不定連生辰八字都要對一對,不能有任何的沖剋才准用,別以為西方國家不重視公司名號,他們也有自己一套的命名哲學。

一 般而言,最簡單的命名方式就是直接援用自己的姓氏,許多專業性質較強的企業都習慣沿用自己的姓氏,Damien Wolf替自己的設計公司取名時就用了Wolf。Wolf Creative雖然響亮又好記,但在明利亞波利以Wolf為名的公司不知凡幾,單是Wolf自己辦公室大樓內就好幾家跟Wolf有關的公司。

名字雷同還不是讓Wolf最頭痛的問題,Wolf後來還發現「Wolf Creative」會讓聽到的人直覺認為是家廣告商或者網頁設計公司,而且有不少客戶以為Wolf先生的公司是個人工作室,簡言之就像是校長兼工友,當初沒料到公司命名會有如此大的學問。

企 業的名字承載與傳達的意義其實還不少,一個好名字必須具備許多特質,除了與眾不同外,也得好記又好找。但很多人在命名時難免會為了圖方便而犯錯,直接沿用 自己的姓氏雖然是最常見的作法,但卻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用。名字要是取壞了,不但無法吸引客戶上門,甚至有可能會讓一家即將鴻圖大展的公司顯得老態龍鍾。

很 可惜許多中小企業並不瞭解命名竟有這麼多學問,他們在命名時也常常因陋就簡,草率取名的結果就是自己覺得聽起來順耳,但在客戶看來卻覺得不知所云,更無法 把公司的產品和名字聯想在一起。Peter Montoya在加州開設金融服務行銷公司,他雖然直接沿用自己的全名作為公司的名稱,但就他從事的產業而言卻是很好的例子,因為越是專業的工作,個人專 業特質與技能幾乎等同於公司招牌。

有些公司為選個好名字,可能會願意花個1.5萬美元將命名的重責大任交給品牌顧問。不過大部分的中小企 業寧願把錢省下來,直接就把自己的暱稱、小名之類的拿來用,要不就是和家人一起腦力激盪,或者乾脆把辦個命名活動讓公司同仁一起想辦法。用這種方式命名除 了辦活動的花費外,另外的支出也不過是花點錢查清楚到底有沒有選到別人已經註冊的名字,這樣大概1,000美元左右就能搞定。

替公司命名不是非得要花大錢才能辦到,只要遵守幾個簡單的基本原則,取個簡單又響亮的好名字不是太難。

取名就是要找個能夠突顯出公司與眾不同的特質,讓顧客能一眼看出自己提供的服務特色在哪。因此命名時最好先問問自己,到底公司能替客戶做什麼?公司的遠見又在哪裡?

名 字沒取好不但會被淹沒在茫茫大海之中,還有可能讓客戶誤解自己公司的定位,也無法讓客戶一眼就聯想到產品。命名時一定要把握住凸顯自己公司特色的原則,選 1個好記的名字。有時候客戶會好奇公司當初命名的由來,若公司命名過程背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或故事,有時還能透過故事讓彼此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有時候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新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命名,Brothers Tariq和Kamran Farid一起經營4家花店,當初一塊創業時就想好要賣水果籃,但這水果籃擺放的外觀要和別人不同,看起來要像是花籃。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諷刺性悲劇《史蒂芬金之謎霧驚魂》The Mist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在災難片、驚悚片、怪獸片濫觴的年代,電影工作者紛紛轉向取法驚悚小說,但成果總是令人失望。然而,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出現,無疑是替驚悚電影開拓出全新局面,賦予觀者全新的驚悚視野。

史蒂芬金的小說,總是瀰漫一股濃稠難散的神秘氛圍,人性、心理、宗教與政治議題無所不包,對於情節的描繪更是不惜筆墨大力鋪陳,以至閱讀到最後,總是叫人 震驚、餘韻不已。但是要將史蒂芬金作品改編得好、改編得有韻味,實在是難上加難。一方面是因為片長限制了小說的情節複雜性;另一方面,則是電影在放大驚悚 層面之後,往往會犧牲掉小說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在底蘊。不過,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作品的《史蒂芬金之謎霧驚魂》(The Mist),卻同時做到了筆者前述的兩個層次,不僅熔驚悚、緊張、血腥於一爐,就連小說裡那更為深刻的人性、宗教與政治層面,也都表達透徹;再揉合跌宕起 伏、張弛有度的導演手法,成果不僅難能可貴,影片更是扣人心弦。

初看影片簡介,像極一群無助居民,與莫名而來怪獸之間的對戰。但想要將本片當成驚悚片來嚇嚇自己,也嚇嚇別人的觀眾,您可能要大失所望了,因為本片壓根就 是部「披著驚悚片外衣的諷刺性悲劇」。影片主題並不在「驚悚」,而是在「反思」,並將焦點擺在對人性、宗教以及政治層面的探究,無疑是對人類世界作出深刻 且尖銳的諷刺。

沉悶的開頭,特定的場域,標誌著史蒂芬金的一貫風格。不熟悉作者作品的觀眾,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無聊無趣。但作者真正厲害的地方,便是在角色進入特定場域之 後,才會開始讓劇情進入如謎一般的緊張刺激,伴隨層次漸豐的劇情堆疊,直至結尾最高點時終於併裂爆發。接下來,筆者便就影片的幾個層面,來抒發自身的看 法…

一、迷霧的定義:
表面上,迷霧帶來了怪物,讓小鎮居民陷入恐慌,宛若人間煉獄。但是換個方式來想,霧氣之所以迷離,讓人伸手不見五指,原因就在於迷霧遮蔽了人類的眼睛,甚 至遮蔽了人類的心靈,因而人們開始迷失自己,變得盲目,變得扭曲,於是「心魔」自然因運而生,啃蝕自己,更啃蝕別人。

二、人性的探究: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益昌/工商時報】

  企業經營競爭愈來愈激烈,創新的行銷與品牌策略,是企業在下一波知識經濟時代決勝的關鍵。專家提出4大策略,深入作市場調查與分析、產品定位明確、品牌定位明確、創新推廣品牌,讓企業作好創新行銷與品牌發展。

  產品價值由消費者定義

  大環境景氣低迷,企業經營壓力大增,光經濟部統計,去年前11月解散撤銷及廢止公司登記的家數就高達4萬零8百家,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景氣依然渾沌不明,企業經營依舊辛苦。

   為多家國內知名企業作創新行銷與品牌發展的英商NCL台灣分公司執行長Zain Dean(左圖),日前在一場針對企業界作如何創新經營 演講時指出,最近常常聽到許多企業主在探討,台灣的代工模式榮景已不再後,企業界非常渴望能找到一個新的經營方式,一種能為企業 再度帶來更高利潤又能持續成長的方式。對此,他建議企業主,應該更注重創新行銷並發展自有品牌。

  由於大陸、越南等新興生產製造基地的崛起,讓台灣在生產製造領域的相對競爭優勢下滑,企業若非尋找更低生產製造成本的基地,就必須尋求轉型或升級。從製造端跨入發展品牌,是一種轉型,將既有品牌作創新經營,則是一種升級。

  Zain認為,產品的價值,由消費者來定義,對企業來講,誰愈能站在更貼近消費者的思惟思考,就愈能取悅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市場的贏家,因此,更凸顯發展創新行銷及品牌的重要性。

  創新經營4大策略

  創新行銷與品牌發展的關鍵,第一,要深入作市場調查與分析,每家企業都必須客觀地檢驗,自家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這聽起來容易,但卻不然,很多企業並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一點如果沒有作到,就會影響下一步的發展策略,達不到創新行銷與品牌發展的目標。

  第二,產品發展專注深耕:企業必須有所專精,並在該利基領域成為最優秀的領導者,不要什麼都試著做,而沒有專精。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工作技巧》5個面向讓你更具信賴感

本文章出自工商時報

【戴安娜‧布荷】

  整天躲在電腦後頭,老是透過電子郵件及網站溝通的人,是很難建立起信任感的。通常,下面這5項因素會影響人們決定是否要相信你:

  1.外表:你的外貌及體態,如衣著、打扮、肢體語言。

  2.語言:你的遣辭用字,以及表達自己的方式。

  3.討人喜歡的特質:你的個性,還有你與其他人相處時所創造的「化學作用」。

  4.人格:你的價值觀及正直程度。

  5.才能:你的技術及過去的成果紀錄。

  除了能力及個性,我們會將注意力放在信任感的其他3個特質:外表、語言及討人喜歡的特質。

  假設,你在禮拜天的報紙上刊登了2則廣告:一則徵求一位財務主管,另一則求助性質的廣告要找的是門警。當你禮拜一早上抵達辦公室,看見大廳裡有2個人等待面試時,你能大概判斷出他們分別來應徵什麼工作嗎?依據什麼判斷?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式人質談判.....

 

我有3個要求,否則這小鬼死定了. ~~




公安派出人質談判專家到達隔壁



人質談判專家準備好了......

 

談判開始 .......

 


談判結束 .....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LCOME和全聯社,超乎君子之爭?
~~~~~~~~~~~~~~~~~~~~~~~~~~~~~~~~~
東方線上/研究總監 邱高生

在這些連鎖通路中,超市可說是最為「安靜」的通路,各家超市似乎彼此之間都有了默契,各做各的生意,大家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互不侵犯,所以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這樣的現象,在同一地點已經有了一家全聯社,然後隔壁沒多遠又開了一家WELCOME,或是斜對面又開一家松青之類的超市,跟便利商店的競爭那樣短兵相接拼個你死我活完全不一樣。

這似乎也是超市這個市場的一種特性,超市總是默默地努力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不會太過於張揚,像前一段時間全聯社拍那一系列很「臭屁」的TVCF廣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事,或許就是因為超市一直都是如此地「安份守己」,消費者似乎也有意無意地對超市的存在習以為常,好像可有可無,可是當我們看了數據,就會有一些些驚訝,原來超市也是我們生活中「方便的好鄰居」,消費者對超市的依賴相當高,根據2007年版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顯示,在13~64歲的消費者中,「在過去三個月內」不曾去過超市買東西的人也只有36.3%。若取已婚20~64歲計算,則下降至30.6%的比例不去超市買東西。

原來超市是這麼有人氣的通路,我們還真的把它忽略了,但超市的市場還是有其市場的競爭模式,雖然彼此之間各擁地盤相安無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市場的經營相當地積極,除了各超市會有一些促銷活動外,像WELCOME就有24小時全年無休的經營模式,提供消費者在三更半夜的購物服務,在深夜還真的有人會去WELCOME購買東西,可謂便利之極致,而全聯社則用TVCF廣告告訴消費者,全聯社完全用心為消費者考量省錢之事,全公司上上下下「節吃省用」,不穿光鮮亮麗的制服,也不用刷卡,省下給銀行的手續費,甚至於不花錢做醒目的招牌打理門面,這樣東省西省,為的就是要把省下的錢回饋給消費者,真的是誠意十足,真令人感動。

當然聰明的消費者可能也會有人這麼想,那為何不把拍廣告的錢也省下來,買電視媒體做廣告也要花不少的錢吧!但不管如何,市場的經營就是這樣,多一份用心就會多一分的收獲,有燒香就會有庇佑,根據2007年版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分析,全聯社的市場佔有率乃最高為27.8%,第二名才是WELCOME的21.4%,但兩者差距並不大,接下來第三名為興農的4.9%,第三松青的4.4%,第四億客來的4.3%,第五自由聯盟的3.8%…,跟全聯社和WELCOME的差距都非常大,超市的市場競爭態勢大概就是這樣,全聯社和WELCOME為市場的兩大品牌,兩者相加大約佔市場的60%,其他40家約佔40%。

由以上的分析探討,超市的市場亦是相當蓬勃發達,只是各超市都相當低調行事,而且市場上的大小各品牌各擁有其生存市場空間,大家似乎相安無事,頗有君子之爭的風範。
 

iSURVEY行銷週報2007/07/06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跟別人不一樣,除了要有本事才行之外,口袋不夠深的也玩不起!
 
焦點議題/可樂家族出了叛逆小子 zero大玩顛覆行銷
~~~~~~~~~~~~~~~~~~~~~~~~~~~~~~~~~~~~~~~~~~~~~~~~~~~~~
記者:採訪‧撰文 / 張鴻

zero顛覆了消費者以往對可口可樂「紅色罐身」的印象,改以一身「爆黑」進入台灣市場。

zero從一開始就鎖定20~29歲、「想要跟別人不一樣」的非可口樂族群,並搶先進入「零熱量」飲料市場。zero如何以顛覆的行銷手法,引起話題,搶占市場?

最近兩個月,當你走進附近的便利超商或大賣場時,可能都曾被飲料架上的「黑色可樂」所吸引。或者,在等公車、搭捷運時,也曾對標榜「零熱量,依然可口可樂」的廣告看板印象深刻。

Coke zero,這項被視為可口可樂(Coca-Cola)在推出light系列之後,最具潛力的明星商品,顛覆了消費者以往對可口可樂的「紅色」印象,改以「黑色」的品牌定位,搶攻另一塊全新的市場。

香港商遠東可口可樂台灣分公司行銷經理許秀娟強調,zero在策略定位上,一開始就鎖定在原本不喝可口可樂,而是要擴展到其他的,可能是從茶類、運動飲料或其他碳酸飲料市場的消費群。為此,在產品上市前,特別針對新利基市場做過一些消費者研究,加上借鏡之前在歐美其他國家上市的成功,讓台灣成為繼韓國(2006年5月)、香港(2007年3月)後,搶在日本(2007年6月)之前,第三個上市Coke zero的亞洲國家。

新的消費者從哪裡來?

在新產品上市之前,行銷人員都必須先回答「新的消費者從哪裡來?新的業績從哪裡來?」這些問題。

以zero為例,可口可樂的行銷團隊便是透過焦點團體(focus group)訪談,找出消費者對於這項新產品的接受度。焦點訪談大致分為3個階段:

1.在受訪者看到產品、試喝之前,先詢問對方:「你目前正在喝的飲料是什麼?」「過去一個禮拜,你最常喝的前3名飲料是什麼?」;

2.接著向受訪者介紹新產品的概念是什麼、味道怎麼樣;

3.最後再問消費者,「如果未來這個產品上市,你在一個禮拜之內會喝哪幾類的產品?」

結果發現,zero確實會瓜分掉一些經典可口可樂(Classic Coke)或健怡可樂(Coke Light)的市場,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從競爭者的碳酸飲料、茶類及運動飲料而來的消費者。整體而言,zero對可口可樂公司來說,具有加乘效果。

根據今年4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自2005年6月首次上市以來,Coke zero銷售量已超過1億標準箱(每標準箱相當於24罐8盎司瓶裝飲料)。雖然這個數字與健怡和經典可口可樂比起來還微不足道,但可口可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內維爾•伊斯代爾(Neville Isdell)認為,zero是該公司近20年來推出最成功的新產品。」

顛覆印象,13號「黑色星期五」上市

為了區隔原有市場,zero刻意避開可口可樂的百年註冊商標「紅色罐身」,以黑色包裝來突顯其「大膽、前衛、時尚」的品牌個性,主要消費族群也鎖定在20~29歲的男女,以和Coke Light與Classic Coke有所區分:前者的客群是以30歲以上的女性為主,因此主要訴求的是「好身材」;後者則是以青少年族群為主要客層,以歡樂和分享為訴求。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餃子店的老闆常用舊報紙包冷凍水餃,我在煮餃子時,順便看一下報紙,不浪費時間。  

   有一天看到一個讀者投書〈生命最後的尊嚴〉,原來一位男士失業,一家四口用100元過一天,這位讀者去他家時,偶然在他的撲滿裡看到一個50元的硬幣,就拿起來搖一下,男主人靦腆地說:「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當時,他並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以為表示家裡還有點儲蓄,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這位男士帶著孩子燒炭自殺了。

   他去他家,看到那個撲滿空了,桌上有張發票:炭,50元。他才瞭解那天「生命最後的尊嚴」是什麼意思。  

   這真是悲慘,令人不勝唏噓,就像上戰場的勇士留最後一顆子彈給自己一樣,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翻過報紙,另一面是財大氣粗的大老闆擁著兩位美女,說他們公司尾牙花7億,頓時覺得這版面很刺眼,急忙跳過去,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翻過去,看到今年花燈要花1.3億,政府要薄海歡騰、普天同慶。這時只覺得很憤慨了,人民已經在用最後的50元來維持他的尊嚴了,政府卻還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在做繁華的假象,像這樣的新聞,實在是看不下去。  

   政府的錢應該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上,最基本的福利就是人人有飯吃。飯都沒得吃,點什麼花燈呢?燈應該點在老百姓的心中,不管這個世界多黑暗,只要老百姓心中是亮的,這個國家一定有前途,假如表面上歌舞昇平,老百姓心中泣血,這假象又能維持多久呢?

   務實的教育政策才能點亮心燈。

   從神經學上,我們知道要改正一個行為,不是說NO就可以使這個行為不發生,還必須找出要的行為,用要的行為去取代不要的行為。今天政府只是宣揚不要自殺是沒有用的,必須替人民找出一條生路,他們才會不自殺。  

   目前政府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整頓治安,許多人被地下錢莊逼得走投無路,或一生積蓄被騙光而選擇自殺,政府應大力掃除詐騙和討債集團,先把前門的狼跟後門的虎去除,然後從務實的教育做起,給人民一技之長。  

    現在世界的潮流是非技術性的產業外移,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工資低廉的地方,剩下來的是技術性的產業,國家的經費應該投資到提升國民的技能上,以維持國家的競爭力。

   但我們的教育沒有趕的上時代的需求,政府常說財政困難,要削減教育經費,關掉偏遠小學,但是卻有錢辦花燈來討好選民,專做煙花一現即逝的「燒錢」事,我們應該把這些錢用到基礎教育上,使國家強起來。  

  「富在山中有遠親」,當國家富強時,不論叫什麼名字都有人上門來做生意。  

   莎士比亞不是說:「名字是什麼,玫瑰換成別的名字一樣地香?」

   把納稅人的錢用到教育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冰島、芬蘭、愛爾蘭都是我們的榜樣,國家強了,人民有飯吃了,燒炭自然就絕跡了。希望在這新的一年,政府能以蒼生為重,用務實的行動,點亮老百姓心中的燈。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種「善因」,知「感恩」,結「善緣!

 

我的人生態度與認知之一:因果關係
~~~~~~~~~~~~~~~~~~~~~~~~~~~~~~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不管過去或現在,在經營管理上,我常談到「合理化」,事實上,
「合理化」的意思也就是順應自然做事情。

最近輔導的一家企業,希望我去跟他們談談「高階經營人員應有的認知及做法」。我的職業生涯就是高階經營人員,這個題目正好讓我從個人認知,在各種情境中的所做所為,以及我對人事的態度做一次檢視。

如果說我有些小成就,關鍵不在於學歷,而在於我的
認知態度

我的第一個認知:「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自然是因果的關係,種下惡因自然得惡果,種下善因自然得善果,這是自然的定律。就像是我們在後花園種了一顆蘋果樹,收成也一定就是蘋果,而不會變成其他的水果。

未來有二種,一種是已知的未來,一種是未知的未來。已知的未來是因為我們已經種了「因」,未來他的「果」只是時間問題。未知的未來是因為我們尚未種下「因」,故未來的「果」是什麼?就無法知道。

有些人碰到疑惑時會去算命,你可能會發現,算命先生有些說的很準,但有些卻說不準,理由就在於,準的部分是你已經種下因,果自然早晚就會顯現出來。而不準的部分是因為你還沒有種下因,當然會收什麼果就不會有人知道。所以不管是宗教或是命理,通常都會勸人多種善因,多行善事,心安理得生活才能順遂。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消費者在做出一個購買決定時,往往面對了「很想要」跟「應該要」的抉擇,

人生也一樣!

 

天使與惡魔同在
~~~~~~~~~~~~~
很多時候,當消費者在做出一個購買決定時,天使與惡魔會同時在耳邊試著說服他們。

一位已經積欠卡債的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汽車時,心中的天使說的是:「我應該要買一台二手國產車,才不會欠下更多卡債。」同時,心中的惡魔說的是:「既然要買車,就要買一台喜歡的,我很想要買一台名牌跑車。」

也就是,當消費者在做出一個購買決定時,往往面對了「很想要」跟「應該要」的抉擇,而消費者如何抉擇,對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資訊。

哈佛商學院的兩位博士候選人,長期研究這個天使與惡魔同在的現象。在最近的研究報告「我現在要吃冰淇淋,等一下再吃青菜」中,他們指出,如果消費者是為眼前的事物做決定,會傾向於做出「很想要」的決定;但是如果是為未來的事物做決定,則會偏向於做出「應該要」的決定。

這兩位博士候選人日前接受哈佛商學院實用知識網路週刊(HBS Working Knowledge)專訪時解釋,消費者心中存在了兩個自己,「很想要」的那一個短視近利,渴望需要立刻就被滿足,比較依照立即、生理的需求來做決定,例如想要花錢而非存錢、想要吃垃圾食品而非健康食品。

相反地,「應該要」的那一個自己,看的是長遠而言最大的利益,因此會想要存錢以及吃健康食品。

他們研究在網路購買日常用品的消費者一年,結果證明,如果消費者是為了明天的宅配下單,垃圾食品的比例較高;如果是為了五天之後的宅配下單,健康食品的比例增加,而且消費者平均每筆訂單所花的金額變少,因為下單與送貨之間時間拉得越長,就越不是衝動型的購物。

他們建議網路零售商,如果公司賣的是「很想要」型的產品,盡量縮短顧客下單之後收到貨品的時間,並且運用價格折扣等策略,刺激顧客心中的惡魔發聲。這樣的概念套用在一般零售店,店家應該把「很想要」型的產品,盡量擺放在接近出口的地方,讓消費者有可能在一時衝動下,結帳之前拿了產品就付錢,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再三考慮。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擴展人脈重點是:要有趣。在職場上花時間經營人脈,努力擴展關係,
對自己總是好處多多。
 
創意經濟 ME行銷
~~~~~~~~~~~~~~~~~
忙、很忙、還在忙,
讓你經常為了省時,自個在OA辦公桌吃飯?
你羨慕可以自在地與主管用餐的同事嗎?
一次成功的聚餐約會,能開啟與老闆新的關係,
也能成為與同事、朋友關係堅固的基石。
別再自個用餐,創意經濟時代,直銷ME品牌,
巧思午餐藝術能讓你的人脈儲金簿數字漲漲漲。

◎ 文/黃麗秋

中午時分,餐廳裡人聲鼎沸,滷肉飯、米粉湯、雞腿飯香氣四溢。你點好餐,端著餐盤,一屁股坐下來,拿出筷子低著頭準備要大快朵頤,好好地祭一下五臟廟。旁邊的空位,有一抹陰影,偏頭一看,好巧不巧,「空降」的頂頭上司,正入座。你的顏面神經抽動,勉強擠出微笑,頓時覺得週遭喧鬧吵雜的聲響,彷彿空氣被迅速抽離般形成真空狀態,只剩下你與新老闆。這一頓飯,飯如嚼臘、湯如苦茶,三口併一口吞下去,你快速解決盤中飧,蚊子聲似告辭,逃之夭夭。

如果這般常景描述讓你心有戚戚焉,不妨回想一下,你上一次是在何時與主管同桌吃飯?當時氣氛如何?上次部門聚餐,你是滿場飛舞的蝴蝶還是沈默的獨角仙?你有多久沒在非會議的場合與主管說話?隨著答案為很久、尷尬、獨角仙、很遠、不記得,你的人脈儲金簿存款也正一點一滴地流失,小心數字已經成為負數了。

用餐之所以是大事,因一次成功的聚餐約會,不只能開啟你與老闆新的關係,也能成為與同事、朋友友誼與關係堅固的基石,甚至它會成為解決人生困境的救生圈,例如:被老闆狂吼,Get out。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調查,因為執行長換人而異動的經理人非自願離職率,包括:被解聘和意外提前退休的平均值為7.5%。一向表現傑出的員工會認為,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即使被解聘,在別的地方還是能找到類似的,甚至更好的工作。不幸的是,這項調查員工離職前與離職後的公司與職稱,能如願以償的人,僅占4%,有43%的員工從職場消失了,很可能是境遇不如前,自行創業去了。從這些結果來看,在職場上花時間經營人脈,努力擴展關係,對自己總是好處多多。

害羞的人主動搭訕

人脈網絡的運作方式,就像是好萊塢想紅的名人一樣:缺乏能見度會比失敗更糟的情況,切記,拓展人脈時,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能消失。這表示你必須隨時利用早餐、午餐、任何機會,對外接觸他人。多數職場人提到「攀關係」,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個人拿著名片,四處發送,隨時準備好一展舌燦蓮花的功力,哈啦功夫一流,目光不斷四處掃射,尋找下個目標伺機行動。因而不願淪為這種毫無誠意、野心勃勃的逢場作戲高手。

有些行為的確是容易讓人誤解,特別是在職場上。例如:下班後單獨與同事共進晚餐,尤其是兩人一為羅敷有夫,一為使君有婦;上班時,被老闆特別呵護有加,擁有優越的工作差別待遇。

問題來了,對許多人來說,接觸人群的恐懼,就像是公開演講的恐懼一樣。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演說家有兩種,不是緊張,就是騙子。大部分的人都不覺得自己天生善於與人互動,好吧,別人原本就有自信與社交技巧,但終究是別人。面對不安的最佳方式,就是「開口問」帶來更多機會。要壯大自己的膽子,可以先這樣做: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有創意的點子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