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整理到這張老照片,是老爸跟蔣介石的團體合照。
其實老爸很少訴過他的過去,只在某次新聞講到徐蚌會戰這個專題,老爸淡淡說到當初從駐地徐州到台灣接兵,沒想到就因為這個任務,讓他逃過一劫(徐蚌會戰)。卻也從此留在台灣,娶妻生子。
父親說的淡然,但只要當過兵的都知道,部隊一定是有著袍澤之情,一定有許多手足朋友。或許是認為孩子不會懂得這種複雜的情緒,或者經歷過當初國民黨白色恐怖的高壓統治,對過去,他總是不願意多提。
十幾年前,跟老爸聊到國共戰爭的歷史,跟他述說我對蔣的看法。他知道我對蔣是極度輕視又厭惡的,或許不願意兒子對自己曾經最崇拜,最信任的蔣總統的這種觀點,他訓斥我,「要不是老總統,我怎麼會來台灣?怎麼會有你們?」,說完這句,我楞了一下,是呀,要不是蔣,您會離鄉背井?會一輩子背負著對死去袍澤的愧咎感?
韓戰時,父親相信老蔣會帶他打回中國大陸老家,參加集訓,準備空投中國,沒想到後來美國阻止,讓父親空投大陸作戰的希望落空。老實說,美國其實也救了他不冤枉送死。
前幾年,我跟老爸聊到蔣介石在國共戰爭時的一些獨斷指揮,誤用親信導致戰敗的歷史,他居然不再表示反對意見了。或許對他而言,他極力擁護的不是蔣介石,而是老爸自己一段被逼迫的歷史,一段被葬送的青春罷了。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年輕人的骨氣、志氣、勇氣, 跑到哪裡去了?
遠見雜誌2012年1月號 第307期
作者:楊瑪利(總編輯)
最近我跟一位32歲年輕人閒聊。他念台成清交的學士、碩士,服完兵役後工作五年,目前每月薪水加獎金約5萬。但是他抱怨薪水不夠高、抱怨房子太貴,抱怨父 母親要存退休金,經濟上無法幫忙,因此他不敢買房、更不敢結婚。聽他抱怨生不逢時,我心中感到一陣悲哀。我覺得眼前這位年輕人缺乏骨氣、缺乏志氣、更缺乏 勇氣。而他正是目前不少台灣年輕人的寫照。
我告訴他二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我的故事。我大他15歲,1986年台大外文系畢業,第一份工作薪水1萬2000元、第二份1萬5000元、第三份1萬 8000元。其實他工作五年的薪水不比我當年差。我考上大學時,父親就告訴我:「你將來的嫁妝就是大學文憑一張,還有你那一屋子的書,其他沒有了。」
工作後,我經濟完全獨立。當我買第一棟房子時,得標三個互助會才湊足頭期款,至於銀行貸款利率更是目前年輕人想都不敢想的10%。因此買房子的頭幾年,每月薪水繳會錢與銀行貸款後,只剩維持基本生活。
那時候房子比較便宜嗎?我要大聲說:「不!完全不是!」1986年後台灣股市與房市狂飆,像我一樣的五年級生,大都是在房價高點第一次買房子,而且也只買 得起離台北市區很遠的地方,那時沒捷運、交通建設也沒現在好,因此搭公車要一小時才會到辦公室。後來房市崩盤,很多人跟我一樣,房價套牢了十幾年。
我的經驗可說是大多數台灣五年級生的共同記憶。我32歲時,跟現在這位年輕人比起來,學歷、待遇、家境都沒他好,但是我的心理素質,比他強多了。什麼素質 呢?我有骨氣、我有志氣、我有勇氣。我從來沒想到靠父母,更沒有想到靠政府補貼買房,或東抱怨、西抱怨,而是踏實從工作中,培養專業、結婚生子、奉養父 母。
第二個故事是我兄長的故事。他們大我八歲,比我更辛苦。我念大學時住在兄長家一段時間,哥哥、嫂嫂是中小學老師,收入穩定,但是結婚兩年買了房子後,生活 有好幾年非常清苦,買床板後就買不起彈簧床,我睡床板好長一段時間。有一陣子天天晚餐只看得到蛋炒飯,因為沒錢買菜。他們曾這樣熬過年輕歲月,現在女兒已 經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念博士學位了。
候選人亂開支票,沒給年輕人正確觀念
我覺得整體政治氛圍與濫開支票的選風,應對時下年輕人喪失勇氣負一部分責任。我連續看多場總統候選人的政見辯論會,愈看愈感覺,到底台灣是在選總統?還是選第一大慈善家?
silversn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