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諷刺性悲劇《史蒂芬金之謎霧驚魂》The Mist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在災難片、驚悚片、怪獸片濫觴的年代,電影工作者紛紛轉向取法驚悚小說,但成果總是令人失望。然而,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出現,無疑是替驚悚電影開拓出全新局面,賦予觀者全新的驚悚視野。
史蒂芬金的小說,總是瀰漫一股濃稠難散的神秘氛圍,人性、心理、宗教與政治議題無所不包,對於情節的描繪更是不惜筆墨大力鋪陳,以至閱讀到最後,總是叫人 震驚、餘韻不已。但是要將史蒂芬金作品改編得好、改編得有韻味,實在是難上加難。一方面是因為片長限制了小說的情節複雜性;另一方面,則是電影在放大驚悚 層面之後,往往會犧牲掉小說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在底蘊。不過,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作品的《史蒂芬金之謎霧驚魂》(The Mist),卻同時做到了筆者前述的兩個層次,不僅熔驚悚、緊張、血腥於一爐,就連小說裡那更為深刻的人性、宗教與政治層面,也都表達透徹;再揉合跌宕起 伏、張弛有度的導演手法,成果不僅難能可貴,影片更是扣人心弦。
初看影片簡介,像極一群無助居民,與莫名而來怪獸之間的對戰。但想要將本片當成驚悚片來嚇嚇自己,也嚇嚇別人的觀眾,您可能要大失所望了,因為本片壓根就 是部「披著驚悚片外衣的諷刺性悲劇」。影片主題並不在「驚悚」,而是在「反思」,並將焦點擺在對人性、宗教以及政治層面的探究,無疑是對人類世界作出深刻 且尖銳的諷刺。
沉悶的開頭,特定的場域,標誌著史蒂芬金的一貫風格。不熟悉作者作品的觀眾,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無聊無趣。但作者真正厲害的地方,便是在角色進入特定場域之 後,才會開始讓劇情進入如謎一般的緊張刺激,伴隨層次漸豐的劇情堆疊,直至結尾最高點時終於併裂爆發。接下來,筆者便就影片的幾個層面,來抒發自身的看 法…
一、迷霧的定義:
表面上,迷霧帶來了怪物,讓小鎮居民陷入恐慌,宛若人間煉獄。但是換個方式來想,霧氣之所以迷離,讓人伸手不見五指,原因就在於迷霧遮蔽了人類的眼睛,甚 至遮蔽了人類的心靈,因而人們開始迷失自己,變得盲目,變得扭曲,於是「心魔」自然因運而生,啃蝕自己,更啃蝕別人。
二、人性的探究: